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沂蒙好家风 > 家风故事 > 正文

母亲教我们学做人

来源:临沂市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17-03-27

母亲不识字,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母亲却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母亲的节俭让我们学会了艰苦朴素。还是小的时侯,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物质生活很不丰富。为了生活,母亲很勤劳,又很节俭。衣服总是老大穿了再洗补干净让老二穿,生产队分得粮食也总是数算着吃。夏天,卖凉粉的叫卖总是让我们眼馋,母亲却不舍得用瓜干去换。只有秋天晒瓜干时摊上连阴天,瓜干要变质了,才做成凉粉让我们吃。春天,母亲总会用榆树叶子、槐树花做成象饭又象菜的渣腐来充饥,那样可以节省粮食。秋天,母亲把地瓜秧子切碎晒干,再储存起来,一个冬天就多了充饥的食物和菜。母亲常在农闲时纺线,晚上纺到深夜,用纺的线换成棉布给我们做衣服。因为母亲的勤俭,所以,我们家从未断过粮,甚至还年年余粮。母亲常说:都是按秤杆来的,不会打算就要受穷。因为母亲的言传身教,我们也都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无论上学还是工作以后,吃穿从不与人家比,过着平淡朴素的日子,感觉也不错。

母亲很注意团结邻里,左邻右舍至今还会夸赞母亲。因为我们家年年能节余粮食,有的邻居开春却早没了下锅的米面,到我们家借粮食是常有的事,有借小麦的,有借瓜干的,母亲从不拒绝,总是力所能及地借给人家。母亲常说:远亲不如近邻,敬人如敬己。我们家有辆新做的独轮车,独轮车总有本村人来借用,因为母亲为人好说话,有的年轻媳妇忙了就把孩子都放到我家里,母亲不但尽心照看,甚至还做饭给小孩吃,等人家来领孩子啦,母亲会说:孩子吃过了。母亲讲:大人下地干活回来已很累了,哪有心思再给孩子做好吃的。

母亲的孝顺在我们村也是出了名的。在我小时侯,母亲只要办了可口的饭菜,比方家里来客人啦,或是请人修缮房子啦,母亲都要让孩子去把奶奶叫来。后来,奶奶年龄大了,我们和两个叔叔家轮流赡养奶奶,母亲总是单独给奶奶做些好吃的饭菜。有时侯,父亲回家买点肉,母亲也总是先剁细给奶奶做面条或包水饺。就是奶奶不在我们家的那轮上,有了好吃的,母亲也送。有一年夏天,哥哥跟着别的孩子逮了些小鱼,本想美美的喝顿鲜鱼汤,母亲却做了碗鱼汤给了奶奶,我们干眼馋。母亲就说:您奶奶一辈子不容易,小孩吃东西还早。

母亲很耿直,她不允许我们占别人的便宜。母亲没有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可母亲总能用朴实的语言教我们如何做人。小时侯,我们去拾柴禾,母亲就告诉我们,拾柴禾离生产队的场远一点,拾草得找沟沟岔岔拾。母亲还不允许我们到邻居家里要嘴,就是去人家玩,人家给好吃的也不要接。我们在外工作多年了,见了面,母亲唠叨最多的还是不让我们占公家的便宜,和人家一是一,公家给多少就接多少。母亲还以父亲一生耿直自豪,母亲常讲:你大大在外干了一辈子食堂,从来没让人找出茬。穷点富点不要紧,要紧的是平平安安的。母亲已经九旬了,她也不懂什么是反腐倡廉,但她明白,只要不占人家便宜,就会没有事。母亲在文化广场活动,也听人家讲起谁谁出事了,她就会借题发挥,劝我们一定要注意,别犯错。我们也会告诉母亲,让她放心,违法的事我们坚决不干。母亲听了就会开心地说:在哪里干也不容易,平平安安地干到退休比什么都强。

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母亲却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三条大路走当央”,就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意思就是别走偏了,要走正道。母亲搬到城里后,只要回次老家,左邻右舍也愿围拢过来,讲起母亲住在村里的好处、用处,比喻年轻人闹别扭啦,母亲会去给人家说和说和,母亲攒了很多楸楸果子(一种味苦的果实),能消炎袪火,村里人谁用谁来要。母亲很注重名声,母亲最开心的事就是左邻右舍说我们家好。(莒南县 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