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远,为人当实诚,做人讲良心,做事讲信用,读书须用功,尊师要重道,苦读知事理,深耕好养家,布衣暖,菜根香,粗衣淡饭品家常,亲情温暖德高尚,忠孝两全永不忘……”我出生在沂蒙山区腹地的费县,如今离开家乡快30多年了,老家中的许多人和事儿依然经常进入我的梦境,梦里依稀记得白发胡子里长满了我童年的故事,父辈们在憨笑中埋着浓浓的家训,时刻在我耳畔响起,夜半梦醒时,想起这朴实的话语,情也流动,泪也流动,回味着活灵活现的梦境,我忍不住暗自揣摩:家训,为何让我如此恋念难忘,家训缘何常常走进我的梦中?
家训是奶奶常讲的善良质朴品高尚,积德百年元气厚,忠孝传家久,滋养感恩的心。记忆中的童年最爱在煤油灯下,听奶奶在老屋里讲起那过去的故事。奶奶生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少吃缺穿,用高粮加玉米烙成的煎饼变成了最好的食品,也有的将地瓜和柿子掺到煎饼糊里烙着吃。那个年代,沂蒙山区是共产党的根据地,八路军的将士们全靠老百姓加工煎饼度日。记忆中奶奶在老屋里常对我说:“那个年代啊,很多战士都赤着脚,爬山路时,山上的石头把战士的脚,都磨得淌血流脓,俺看着就心疼。为了支援前线,俺就和村里的妇女老人几天几夜不合眼,不停的摊煎饼,给战士纳鞋底,有时一夜不睡觉,挨家挨户口收马草做军鞋。”
家训是我魂牵梦绕的娘亲,是割舍不掉的魂,是风尘不变的情。隐隐的思念,幽幽的家训,浓浓的情感,在我的思绪里,是不忍割舍的心结,悬在我的心空,若隐若现,忽近忽远,又刻骨铭心,牵肠挂肚。老家沂蒙山,每年收地瓜的季节都是最忙的日子,大人们每天都忙着到田地里去刨地瓜。奶奶一边领着我捡地瓜,一边唠叨着颗粒归仓的谚语和老区人民运粮支前的故事,那时我听不懂故事里有着良好的传统美德,更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函,也不会想那就是我们的家训。
家训声声,教诲点点,淳朴的乡风民俗,严正的祖训家规,塑成我意志的硬度和人格的纯度。童年的记忆里奶奶就常讲:“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节俭兴家,浪费败家。”上学时,每个周末的晚上,奶奶在摇动着煤油灯的老屋里,讲起那过去的往事,有时候望着我疲惫的身影说,“这娃又瘦了,精神头够用,人啊只要有精神,再苦再难的日子都能熬过来”。现我明白了奶奶是想把老区的传统和良好的家训交给我,是让古老的家训和希望的种子在我年幼的生命里扎根。
家训是当兵离家时,那小小的邮花、窄窄的船票,牵着我飘摇的心筝,矮矮的茅草屋、窄窄的回家路,连着我漂泊的心航,一声声喊我乳名,多少亲昵 ,多少疼爱,多少牵挂都在家训中。清泪落、情惆怅,何时回故乡,在听一声乳名,在听听家训,我的父老乡亲,无论走多远,离家有多久,家训总是我难忘的根。这么多年来,亲人虽然不会把关爱的话语总挂在嘴边,但用一种厚重的家训,一直环绕在我的身旁,时刻激励着我奋进,让我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家训是期待,是愿景,是梦想。记得住家训,留得住根,家训是一个人的情,一个家国的梦,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振兴的民族方队,向着伟大复兴梦的奋进。(费县 张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