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走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既是共产党员的本色,也是对干部能力的要求。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勾画了“十四五”发展蓝图。
“十四五”规划编制,涉及就业、收入、教育、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社保等,同群众息息相关。“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一理念,鲜明体现到“十四五”规划建议之中,也将随着规划实施走进普通群众生活之中。
切实解决民生小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践行人民立场的生动诠释。全会公报中,“全面促进消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新提法、新部署,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涉及各个领域,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党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之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在政治制度设计层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者有机统一,是我们党在政治制度设计上的根本原则。对此,党章明确规定:“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
在政策制定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政策研究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拓宽听取民意途径、丰富了解民意方式。在政策拟定上,要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在政策评估和方案论证上,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在政策落实层面,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好各项工作。什么是实效?人民群众满意是最大的和最后的实效。钉钉子钉到什么程度?要钉到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处于长江中的一座岛上。过去,全镇1.4万群众“既怕病要命,也怕交通要命”,大病小病都指望着小小的“岛上卫生院”。如今,随着我国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各地乡镇卫生院带给群众的“健康红利”正在逐渐释放。以世业镇为例,该镇卫生院与市医疗集团联合成立多个联合门诊,除配齐常规科室外,还配有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群众平时在家里用卫生院发的仪器测量血糖、血压,数据可以实时传到卫生院。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回应民生热点难点,一项项目标,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检验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强不强的“试金石”。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再小也是大事。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就要“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百姓心”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当亲人来贴心服务,把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关切的事情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坚持以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实之又实的作风,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民生问题,让群众感到暖心;突出“实”、力戒“虚”,不断增强脚力、眼力,用深厚的生活气息、强烈的真情实感打动群众,真心实意干好群众工作。
急群众之所“急”。这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既是一项具体的政治要求,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素质。只有真正“眼睛向下”、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才能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办好。
解群众之所“难”。瞄准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围绕困扰群众的民生“痛点”,深入实际、扎根群众,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找到消解“痛点”“难点”的对策和办法。
纾群众之所“愁”。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城乡居民收入、部分群众基本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让不少群众“愁”眉不展。越是特殊时期,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解决群众最“愁”的紧迫实际问题入手,一件件梳理、一条条研究、一项项落实,力求早解决、早见效。
谋群众之所“盼”。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点点滴滴、切切实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才能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梦想照进现实。
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浙江省诸暨市把宣讲阵地拓展到线上,打造的“1963法润”直播平台效果明显:两年录制98期节目,观看总人次达到1329万,评论超过40万条。
为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诸暨结合地方实际,在信息传播路径上适应时代变化,分众化设计、精细化推送,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触手可及。除了“1963法润”直播平台,当地还建立壮大市委宣讲团、新时代“枫桥经验”宣讲团、基层宣讲团等三支队伍,开设“微课堂”“微直播”,并在社区老年大学设置思想教育课时。
与群众相处,方式得当、方法优化、富有温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新形势下,群众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一些干部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单一性与群众需求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就是因为缺乏正确方式、缺乏群众语言、站不到群众心坎上,导致群众不想听、听不懂。
信息时代,“互联网+”已从数字化逐步走向智能化、智慧化。充分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能极大丰富服务群众,缩短服务群众半径,提高服务群众效率,在方式方法上既做到创新,又接地气。在北京市大兴区亦庄镇,当地创新“刷卡”“扫码”“刷脸”“按指纹”等形式,让群众简易方便地进行垃圾分类,把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如今亦庄镇厨余垃圾分出率保持在35%左右,居民正确投放率达93.59%。
坚持“群众视角”,打通“最后一公里”,群众既是受众,也是积极参与者、传播者。干事接地气,办事冒热气,群众自然主动参与、积极靠拢。有的党员干部扎根农村,爱开“坝坝会”,把办公桌搬到村头;有的党员干部开展联席摆摊、便民服务等,零距离、一对一,这既是一种作风,也是一种方法。少数党员干部找不到服务群众的“最优办法”,走不出服务群众的“最佳路径”,正是因为没有坚持“群众视角”,产生不了“磁吸力”所致。
弄懂群众需求,必须摸清群众脾气、搞清群众意愿、找准群众心路。这决定了党员干部要学会下沉下移、姿态向下,多到基层现场找线索、多到群众中间听民意。如此,方能对群众想什么、要什么、缺什么做到熟稔熟知。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民主权利,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
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
在安徽省天长市郑集镇向阳社区,有一项持续多年的制度——召开民主协商会。凡牵涉群众利益的事情,把党员和村民代表以及相关利益方都召集在一起,让群众拿主意。大家有一说一,将心比心,一起商议解决方案,解决了高标准农田改造、殡葬改革等很多老大难问题。
向阳社区推行的“协商议事”,是天长市创新农村社区治理的一个缩影。基层协商的事看似鸡毛蒜皮,却是关系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通过积极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协商共治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完善镇、村、村民组三级联动协商机制,激活乡村“微治理”,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面对群众新需求,将蓝图交给群众,将选择权、评判权交给群众,换来群众的衷心支持。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群众的利益诉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更为多样。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党员干部要积极探索创新,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不断提高从源头上、根本上预防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水平。
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最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属地管理、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良好局面。在这方面,浙江省安吉县高禹村做出了生动实践。曾经的高禹村,红白喜事相互攀比、公共场所随意抽烟等不文明行为、习惯比较突出。对此,村“两委”班子邀请村民代表、党小组组长、法律顾问等参与制定《农户喜宴要求和标准》等村规民约,聘请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作为村规民约宣讲员,为村民算算陋习成风的“时间账”“经济账”“人情账”。多年来,浙江省各地不断从体制机制上探索创新群众工作,在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多向互动”中焕发“乘数效应”,有效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新格局。【齐先朴系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洪向华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